你的位置: 乐鱼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leyu乐鱼官网走到博物馆去

2024-07-31 04:22:52

  leyu乐鱼官网走到博物馆去《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这是一本介绍博物馆的书,同时也成为一句口号,一度风靡了整个华语世界。

  长期以来,博物馆给人的印象是严肃冷静,但近年来,在不知不觉中,人们悄然发现,博物馆正在悄悄变脸——不再清高,不再矜持,而是放下身段,走起了“亲民路线”。人们发现: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拉近,博物馆正变得越来越“好玩”。

  与此同时,越来越专业化的博物馆正在出现,民营的博物馆也如春笋般冒出,更专业,更贴近,更好玩,成了博物馆新的标签。5月18日,是第三十六个国际博物馆日,本报记者带您走进省内4家博物馆,去看看“变”与“不变”的“好玩”与“坚持”。

  如世外桃源般隐匿于西湖公园一角的福建博物院,是全国少有的集历史、、自然、艺术和考古题材展示为一体的博物院。福建民居式的造型、充满海洋气息的装潢,还有细致到展现福建“石文化”的用材,无不突显了福建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走进博物院,一幅幅古代闽人的生活画面徐徐展开。木棒、石器、骨角器似乎在诉说着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与恶劣自然条件的残酷斗争;新石器时代的各类玉器则栩栩如生地展示着处于文明伊始的人们的生活风貌。而春秋战国,礼乐初萌,馆内的青铜制器,镌刻了彼时闽越大地上金声玉振般的时代雄音,仿佛闭眼就能看到“钟鸣鼎食之家”的繁华盛景。

  若能回到南宋时期的福建,穿什么才是时髦?留意馆内的南宋贵族墓葬品,你能寻找到一位叫黄昇的南宋贵族女子的衣物,有袍、背心、裤、裙等20多种服饰样式,甚至连香囊、荷包这样的小配饰都精致独特。绝大多数丝织品和服饰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较好地再现了南宋高超的纺织水平,反映了当时的流行时尚。

  福建历来不乏能工巧匠,这使得福建的传统工艺既承袭了中国传统工艺之精髓又兼具浓郁地方特色。在“工艺藏珍馆”内,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德化瓷塑、木雕等艺术精品,令饱眼福。“古代外销瓷器”展馆内,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器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首屈一指的是以“象牙白”享誉海内外的、博得“中国白”美誉的德化瓷,目光落处尤以一尊尊白瓷塑佛像最为精致、细腻、生动……

  提起 “变革”这个词,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深有感触,“我所理解的变革,就是从等着群众来变成主动走向群众。”他说,博物院变革的方向,就是把以研究功能为主导转向把教育排在第一位。

  2008年,福建博物院开始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这对当时以文物研究为主的省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吴志跃谈及此,感叹道:“历史并不遥远,博物院的免费开放,使得每个人就有机会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沧桑,了解中华的悠久文明。”

  免费开放后,福建博物院把办馆的思路从研究为主转向社会教育,把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开到了社区、学校里,与社区、学校签订了共建协议,每年签约100个社区、100所学校,并联合全省博物馆,以”文物在我身边“为主题,把馆藏资源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展览、读物,免费送入中小学校和社区,并根据展览内容进行征文比赛和专题讲座,搭建博物馆教育的外延平台。

  在重要的节假日,博物院都会举办系列的临时展览,并邀请专业队伍在“文化遗产大看台”上为群众表演,使得参观休闲活动丰富多彩。

  在免费开放和各种活动的带动下,2011年,博物院的参观人数首次突破了百万,比上年增长了179%,比免费开放前翻了4番。

  有些变化还在悄悄进行,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部分藏品的说明旁,附上了一个方形图案的二维码。据相关人员介绍,二维码中包含着网址、藏品说明文字、照片等信息, 嵌入二维码是对藏品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补充说明,可以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要。如果觉得走马观花似的观赏不能让你体会到闽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拿出手机,拍下展品旁边的二维码,日后细细品味文化的余甘吧!

  坐拥近百架古琴的钢琴博物馆位于菽庄花园内,馆外的江南式园林巨石错落、古榕掩映,海涛拍岸、浪花飞溅,自然和音乐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从本世纪初开馆迎客以来,这里几乎一直没有缺过人气。钢琴收藏家、爱国华侨胡友义毕生收藏无偿捐献的近百架来自世界各国的古钢琴珍品,让钢琴博物馆成为目前亚洲最大、全国唯一的一家钢琴博物馆。很难说游客是为钢琴、菽庄花园还是鼓浪屿而来,但不可否认,各方面的珠联璧合和共存共生,早已密不可分。

  大量游客的涌入,对于钢琴博物馆来说虽然乐见其成,也平添了管理的难度。“保守估计,现在博物馆每年都要接待上百万的游客。”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即便游客能充分遵守秩序,不用闪光灯拍摄、不用手抚摸,海边的盐碱潮湿空气和密集客流带来的二氧化碳也很容易对钢琴造成伤害。”

  每天六点半,菽庄花园游客散去后,陪伴拍岸涛声的就只剩钢琴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等到为钢琴拂拭除尘之后,他们才会踩着岛上的灯光离去;每年春节,博物馆会利用这难得的时机为钢琴保养打蜡,让它们用容光焕发的姿态继续迎接游客的礼赞……

  面对如潮的客流,博物馆并未设置橱窗将价值连城的钢琴与游客隔离开来,而只是牵起一道绳索,向游客轻轻地提示钢琴的娇贵。“这也是胡友义先生的意愿”,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博物馆在每个展厅都安排了工作人员现场维持秩序,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分配了三到四架钢琴的看管任务,在确保藏品安全的同时,又能让游客零距离地感受钢琴的魅力。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创建,让厦门和鼓浪屿“钢琴之岛”、“音乐之乡”的美誉更加实至名归。在这片拥有深厚音乐底蕴的土地上,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承担起了组织和配合各类音乐文化推广活动的任务,对铸造鼓浪屿音乐文化品牌、提升鼓浪屿文明形象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钢琴博物馆创立以来的十余年,也正是厦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十余年。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凭借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博物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的工作重心,就是在更长的时间里,继续守望好爱国华侨捐献的珍贵文化资产,将其魅力充分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看到钢琴博物馆对自己钟爱的藏品如此悉心呵护,在鼓浪屿上再建一座风琴博物馆就成为胡友义先生心里挥之不去的梦想。在各方的筹划和关注下,这一梦想得以付诸实施。目前,设在鼓浪屿八卦楼的风琴博物馆已经成为世界上馆藏最丰富的风琴博物馆,并与钢琴博物馆交相辉映,进一步的充实了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旅游发展的大潮中,博物馆如何在顺应时代变革的同时固守文化阵地的本位?鼓浪屿上的钢琴博物馆用十年如一日的守望给出了答案。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我们向往,在电视的方寸世界里,我们远观,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我们似乎伸手便可触碰到。闽台缘博物馆是展现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历史变革之集大成者。

  踏入展厅,一棵“火热”的榕树耸立,根深且粗,那是著名旅美泉州籍艺术家蔡国强所作的火药爆绘画。因为“榕”与“情”在闽南语发音上的相似,蔡国强选择此树创作《同文·同种·同根生》,象征海峡两岸同胞同文同种、同根同源。

  而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风俗相通等各个展厅,则从不同角度展现两岸源远流长的关系。此外,闽台缘博物馆突破了传统博物馆单一的展示陈列手段,结合展品、文字、模型、场景、音像等多元性展示手法,介入声、光、电等各种高科技手段,虚实结合,动静相宜。

  作为一家专业型对台博物馆,从2006年开馆第一天起,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就实行了全免费开放的政策。但馆长杨彦杰认为,免费开放固然重要,但对于闽台缘博物馆来说,延伸服务、更好地走出去才是最重要的。

  杨彦杰说,面对新形势下的诸多挑战,博物馆的办馆理念也必须革新,必须摈弃原有的“养在深闺中、等待人来看”的模式,创新服务平台,俯身下去,姿态放低,更好地服务一方。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地面的民俗文化十分丰富,一些社区的乞龟文化、元宵文化、生肖文化、龟粿文化仍然盛行。鉴于此,该馆利用丰富馆藏相关文物和研究实力的优势,和社区联合举办相关的文化节,将文物搬进社区leyu乐鱼,现场展示,与居民互动。“民间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传承性,但社区的文化也缺乏自身的载体和研究能力,我们博物馆有自身的优势,及时将这些民俗文化加以总结,并结合馆藏文物的实物形式,进行总结和推广,意义很大。”杨彦杰说。

  拓展对台服务新空间,是闽台缘博物馆的使命与责任。杨彦杰介绍,自开馆以来,该馆加快收集涉台文物,做好对台文物鉴定与保存工作,并配合相关机构进行田野调查。目前,该馆加强与的馆际交流,每年均与相关机构合作在各地举办一到两场文物展。目前,该馆还在努力打造两岸族谱中心,方便两岸群众寻根问祖。

  “这里是我省规模最大的地质矿产博物馆,这里是全国企业博物馆中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学博物馆之一。”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的负责人一口气给记者道了好几个之最。据介绍,博物馆虽然对外开放的时间不长,但却以其丰富的展品、现代化的布展手段和鲜明的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成为展示紫金矿业形象的一个窗口和上杭文博事业的一大亮点。

  2008年,为配合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紫金矿业开始建设紫金地矿博物馆,经过两年多建设,2010年10月博物馆开馆,并在很短时间内跻身国内一流地学博物馆之列——总投资约3000万元,占地面积1643㎡,建筑面积达5179㎡,四个展厅和一个3D影视厅,布展标本共有2000多件……

  为了方便普通市民参观,紫金地矿博物馆采取循序渐进方式的布展,分为4个展厅向公众介绍、普及地理、地矿知识,并全方位展示紫金矿业的发展历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紫金地矿博物馆充分运用了现代化的布展手段,把比较专业、枯燥的地矿知识用深入浅出且群众容易接受的声、光、电、多媒体等手段表现出来,让地质科普变得生动直观。

  在这里,打开开关,太阳系七大行星的运行轨迹随时可以被模拟出来,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太空,头顶宝蓝色的“天穹”上闪烁着无数繁星,七颗璀璨的行星按照固有的轨道有规律地在身边运行,而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也可以用实景来演示,让人一目了然;在这里,通过声、光、电等综合手段,从熔岩自地层孕育、冲出地面喷发到喷发后火山岩、火山灰的形成等等,火山喷发的整个过程表现手段得惟妙惟肖,让人如身临其境;在这里,你想获得真实的地震体验吗?进入博物馆的人造地震屋就行了,地震横波造成的左右摇摆、纵波导致的上下跃动和地震的巨大破坏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真实感受……

  据了解,自开馆以来,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平均每年免费向公众开放280天以上,2011年8月,博物馆被国土资源部列入第二批科普教育基地。而上杭当地的一些中小学校也经常把地理课搬到这里来上,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在普及地理、地矿知识、教学实训等方面已经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