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yucom乐鱼官网工匠汇·第二届轻工大国工匠|陈德然: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国“匠”造
leyucom乐鱼官网工匠汇·第二届轻工大国工匠|陈德然:传承工匠精神助力中国“匠”造陈德然,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北京珠江钢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一级钢琴制作技师、乐器设计(钢琴)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德然入行以来,围绕钢琴制作与调律工二十七年,坚守初心、方得始终,被誉为黑白键上的“行者”。
在给钢琴调律的时候,陈德然的世界仿佛只剩下琴声。他不断地敲击着一个琴键,凝神倾听,再用调律扳手放在对应的弦轴钉上,轻轻拧动,再继续敲击、凝听,如此重复几次后,才算是把钢琴的一个音调好了。
作为钢琴制造行业中的“金耳朵”,陈德然钢琴调律的技术可以说已经炉火纯青,他的耳朵能实现精准辨音,误差不超过1音分,几乎与电子音准仪无异,而这扎实技术的背后是陈德然二十七年来在钢琴调律行业的坚持和沉淀。陈德然的父亲是广州珠江钢琴厂的一名制造工人,受到父亲的熏陶,他也喜欢音乐,小小年纪便学会了弹吉他,1993年父亲退休,他是家中的“拉仔”(粤语意为最小的儿子),届时才刚高中毕业,顺理成章地“子承父业”,陈德然没有多想,背着心爱的吉他直奔广州找父亲,成为广州钢琴厂的一员。当时,厂里的员工年轻人比较少,钢琴调律工序急需补充“新鲜血液”。
这是一个钢琴制造技术含量最高、对钢琴品质影响最大的工序,陈德然十分喜欢这份工作,前辈们对他的评价是:跟同龄人相比,陈德然不仅听音辩音天赋出众,而且多了一分沉稳与踏实。正是因为这份喜欢,枯燥的学徒生涯也没有让他放弃,他说:“当时我就想,我要一辈子做钢琴调律,要把钢琴最美的声音呈现出来,要证明中国的钢琴也不差。”“师傅带入门,修为靠自己”,凭着“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的信念,陈德然让自已短期内进入角色,如何能做到调得准而且快,使产品既保质量又保产量是他早期思考得最多的事情。调律需要的是环境的安静和内心的心静,他抓紧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反复练习自己的薄弱之处,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即使是后来成为三角琴厂长到现在的北京珠江钢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的这个习惯依然还保存着。一架立式钢琴出厂前要调律七次,第六、七次是精调律,所有调律师都要从粗调律做起,随着技能的熟练一次一次往后挪似乎成了厂内不成文的规定,而陈德然是第一个打破这个传统规则的人。
1996年,总装车间举办了一次调律竞赛,当时还在第三次调律岗位的他调出了精调律的水平,在20多名调律工人之中意外地获得了第一名,做评委的车间领导和技术质量部门的相关人员不太相信,私下找他又验证了一次,年仅22岁、入职3年的陈德然,青涩的面庞上双眼流露出自信的目光,说道:“我早就知道精调的标准了,再调多少次我都做得到。”于是,车间主任把他破格提升到了精调律工序,一干就是6年。这段时间他依旧兢兢业业、从未放松,在1999至2000年间,公司质量部开展月度优良操作者评选活动,陈德然凭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过人的技术,连续十一个月被评为优良操作者,是此项活动的最佳纪录保持者。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珠江钢琴的产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年产量以超过10%的速度递增,精调律工序的压力非常大,正常的每天40台琴,加班就要做到50多台,陈德然不能退缩、也不想退缩,精调工序里最年轻的是他,最乐观的也是他,总是有说有笑地鼓励大家积极工作,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白天精神抖擞地回厂,父母心疼他,他却开心地和父母说:“今天我又按时完成任务了,没有耽误出货。”半点没有透露自己的劳累。
多年以后每次谈起这段经历,陈德然总是说:“入行时一位老师傅讲学调律就是练耳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磨耳朵’,调律初学者,每个琴键起码都要以固定的节奏敲击10多次,才能调到音准。一架钢琴88个琴键,意味着每架钢琴要敲击近千次琴键乐鱼官网。我每天都在不停地敲琴键,在生产流水线培养了自己的耐性,而且要提高技术和效率,没有什么比在高强度工作下来得实在了。”别人觉得又苦又累又无聊的工作,他却从另一个角度去诠释,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他骨子里的工匠精神展露无遗。
学无止境,走上精调岗位没能让陈德然停止对技术技能的追求。他很快发现,要调好一台钢琴,首先击弦系统的整理要做到位、做得好,两者密不可分,因此,他决心要学会内部整理。他只要一完成本职工作就去整理工序看别人操作,每当整理工序加班他必然留下,默默地跟随加班的员工学习。在他眼中,每一个掌握了他没弄懂的技术的员工都是师傅,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技能他也缠着他们追问到底,被他问到的师傅都不解地笑:你好烦呀,连这些都学?得闲没事做吧。凭着那股韧劲,不到一年陈德然就学会了立式钢琴内部整理的全套工序。陈德然常说,车间里就是钢琴的解剖室,从共鸣盘装配起步,到击弦机三大部件联动器、转机器、制音器的拆装,再到调律和音色处理,每一个步骤都可以看得清晰明白。钢琴制造没有捷径可以走,它必须是靠不断地学、磨、练,过程是枯燥而孤独的,需要具备耐心和静心,静静地磨练、潜心地研究。就这样,陈德然每天不停地敲击着黑白键,反复地调整击弦机,用耳朵“观察”着钢琴的微妙变化,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淀下,蜕变成为“金耳朵”。
技术突出的陈德然参与了珠江钢琴恺撒堡GH、UH及艺术家KA系列档卧式琴和立式琴的研制,为民族钢琴引领世界钢琴制造工艺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公司立项研发恺撒堡高端品牌钢琴,陈德然时任三角琴分厂厂长助理,分管产品工艺与质量工作,参与协助研发是他的本职工作,更是他的专长。从试制的第一台钢琴开始,从材料的使用、新工艺的试行开始,他就一路细心跟踪,严格要求工人按设计的理论尺寸和工艺流程操作,到后期整体调整环节,他就把钢琴放置在吸音整理房内,根据音质特色及整体效果进行相应的技术加工,并且做好记录反馈给技术部的研发人员,参考他的意见制定的工艺要求如音板加工、弦槌柄加工、音色处理方法等方面,助力恺撒堡系列钢琴研发能如期完成并达到了既定的高端钢琴品质。2019年,公司开始自主研发高品质弦槌,旨在摆脱高档琴弦槌长期进口的成本劣势。远在北京的陈德然知道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以至于广州每次发样琴给他,他都迫不及待地利用班后时间马上进行加工处理、仔细测试,把优缺点及时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经过一年多的无数次试验,PR2.0弦槌终于在2020年问世,并在同年4月28日的全国新产品订货会上进行首发。
陈德然自身过硬的专业技术,使他能够担任起时代赋予他的重任,而这些重任,更是让他在钢琴调律的康庄大道上发光发亮。正如陈德然说:“在我的音乐世界里,工匠精神始终生生不息,那就是凭借专注和专业调好每一架钢琴,成就每一位音乐人。调律这门手艺需要传承,我愿意一辈子做下去,把钢琴最美的声音呈现出来,要证明中国的钢琴也不差!”
二十七年来,陈德然一直秉承着沉着踏实、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爱岗精神,这股工匠精神,是对一件事情的倾尽心血和耐心等待,是将技术与工艺塑造成一门艺术,适应时代的变革,是对创造完美的坚持和不妥协。工匠精神支持着陈德然在钢琴制造的路上不断前行,让世界倾听匠心营造的珠江琴音。